咖啡豪賭 丹堤逆勢獲利

陳慧婷  2012-07-06 天下雜誌273期


三十五元的咖啡店有什麼賺頭?

在星巴克、西雅圖、伊是、怡客、羅多倫等連鎖咖啡店的圍攻下,丹堤咖啡如何殺出逆勢獲利的路?

「以前,我把丹堤當早餐店,」頂著黑色天花板,整個身體都陷在橘色絨布沙發裡的周錦蓉,週末夜,和三、五好友窩在辦公室對面的丹堤咖啡復興北路直營店閒聊,「現在,這裡比較像她家客廳,」一旁友人笑鬧答腔。

九歲的丹堤咖啡悄悄改變裝束,也改變了周圍主顧對她的態度。

有七年的時間,擁有全省八十二家連鎖規模的丹堤咖啡,長得像極了連鎖速食店。

白牆、籐椅,門前強調三十五元低價咖啡的旗海飄飄,空氣中遊蕩著流行歌曲和櫃台點餐的吆喝聲。

兩年前,景氣急速下墜,丹堤卻逆勢投資、改頭換面。

微黃燈光打亮繽紛壁畫,一球球鬆軟沙發召喚城市裡奔波的靈魂,銀鈴笑語伴隨咖啡香,在阿根廷式爵士手風琴曲中探戈起舞。

三十五元咖啡依然堅守在價目欄裡,但門前拉起旗幟的換成了七十元的焦糖茶拿鐵、六十五元的英國薔薇果茶,餐點也從一百元左右的餐包料理,升級為一百七十元左右,標榜茄紅素的鮮茄里肌健康套餐和威尼斯海鮮麵。

新裝潢、新氣氛,不再標榜低價咖啡,主力經營中、高價商品。在都會知名連鎖咖啡中,原本定位在低價咖啡的丹堤,大膽往中價位氣氛與服務邁進。


令人驚訝的是,儘管大環境不景氣,丹堤提升價位與服務反而更受顧客青睞,業績逐年攀升,去年營收六億、成長二成。(表一)

同業眼睛一亮,「他們最成功的是,跳脫低價定位、提升形象,」眼看新丹堤愈追愈緊的伊是咖啡門市事業部經理舒麗娟不諱言。

追隨者隨即趕到。擁有二十七家連鎖、同樣以三十五元咖啡起家的怡客咖啡,也開始改裝。「你不能不動,不然客人會被拉走,」怡客咖啡總監黃于溶語帶緊張。

微利時代,究竟丹堤怎麼在低價策略聲浪下,賣出貴一點的咖啡,引爆消費熱浪、引起同業緊張?

「價格是反映成本的結果,不是當初的目的,」五十四年次、文化新聞系畢業,白淨嬌小的丹堤咖啡副總經理方淑宜,是丹堤的創辦人,也是這次轉型的主要靈魂。

早期,咖啡在台灣被視為奢侈享受,因此「便宜賣咖啡」本身就是賣點。事實上,丹堤的客人不只喝三十五元咖啡,還會搭配點心、正餐,點五十元左右毛利較高咖啡的人其實最多。

當「便宜」不再是賣點

於是,切入低價咖啡的方淑宜,創業二年後開始賺錢,而且每年的獲利率都維持在二、三成上下。

然而四年前,星巴克、伊是、西雅圖等強調空間氣氛、咖啡文化的中高價連鎖咖啡突然紛紛竄起,炒熱台灣喝咖啡的市場,卻冷卻了咖啡的平價吸引力。

「喝中價咖啡的人全都走光了,」方淑宜說,轉型前丹堤只能賣一些低毛利商品,獲利率節節下滑,掉到一○%左右:「那時廠商每天都在叫,『你們一定要轉型,不然只會愈來愈難做。』」

為了轉型,方淑宜和她的夫婿丹堤咖啡總經理張俊仁,開始三天兩頭往中高價連鎖咖啡跑,還親自拜訪星巴克的故鄉西雅圖,深度訪查舊金山與日本的咖啡市場。

他們想知道是什麼讓消費者願意多花錢,到中高價連鎖咖啡消費?除了價格外,顧客消費咖啡時最在意什麼?

好氣氛 好咖啡

好氣氛,吸引消費者暫時忽略價格,上門嘗試;好咖啡,讓顧客認定這家咖啡館值得多來幾次。

方淑宜的結論,確定丹堤轉型兩大方向,更顯示低價策略並不對所有商品都有效,尤其當人們想選個地方喝咖啡時更是例外。

為創造好氣氛,方淑宜選擇僻處斗六的直營點為實驗場,一次次重組店內擺飾、燈光、色調。

視覺上,增加溫和色塊、投射燈與壁畫,同時改用彩色餐具;聽覺上,換上氣氛十足的爵士樂;觸覺上,則以鬆軟沙發取代硬式藤椅。

花了三個月,確定單店造價四百萬,「現代、都會、爵士」的丹堤新風格。「喝三十五元咖啡,享受的卻是數百元的用餐氣氛,」方淑宜說,搭配好氣氛讓丹堤的消費更顯物超所值。

高品質的餐飲,則透過原料提升與菜色變化來營造。

「競爭對手是國際品牌,原料選擇也要拉到國際標準,」身為咖啡饕客的方淑宜,憑著品嚐過世界各地咖啡、點心的味蕾,開啟丹堤的國際原物料採購。

現在丹堤的新商品幾乎都以國外原料為主,例如英國茶、威尼斯海鮮香料等,充滿異國風情。

張俊仁則負責緊盯產品研發,訂定冷熱飲、飯麵套餐及下午茶三大類,各類每年需推出二、三組新商品,再配合節慶的特餐設計,平均每個月丹堤都會有新花樣推出。

轉型深獲消費者好評,第一家新丹堤台北公館門市,單月業績比舊丹堤足足成長四成,中、高價新商品創造四分之一的營收貢獻,轉型第一年獲利率就衝到三○%。

規模 打贏通路戰的關鍵

只是改裝潢、加菜色,好像很容易模仿吧?「不可能!」外柔內剛的方淑宜露出少見的堅毅神情。

她強調國際採購、商品研發,牽動進貨、物流成本及價格策略,沒有一定規模不可能控制成本,推出品質好又有價格力的商品。

如今丹堤研發的新菜色都是廠商為丹堤獨家提供,「我如果只有二、三十家店,廠商不會幫你做,」規模也影響廠商配合度。

轉型成功根源於丹堤全省連鎖八十二家,讓同級競爭者遠遠落後的龐大氣勢。(表二)

「通路基本競爭在規模,這是不管大家怎麼轉型都不會改變的,」負責丹堤擴點的張俊仁一臉篤定。

早期低價咖啡加盟金行情在三十萬元,丹堤硬是壓到十萬元就能加盟,店開得多,知名度就高,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與加盟主,形成擴張的良性循環。

現在這樣的策略還在持續,中價咖啡連鎖的加盟金行情在五十萬元左右,丹堤卻只要求三十萬。

強勢管理確保品質

急速擴張的代價,是無止盡的忙碌。張俊仁夫妻曾經為了開店,忙到連續一週都睡在咖啡店對面的旅館裡,天一亮馬上上工。

超高的管理壓力也接踵而至。

「我必須承認,我們的加盟主素質比較不齊,」賣私房菜、不配合活動甚至不穿制服的大小狀況,方淑宜選擇強勢管理。

有一次,一位顧客詢問加盟店的服務生菜單上的咖啡有什麼不同,服務生回答:「我不喝咖啡,不知道!」

方淑宜知道後隨即訂下規則,要求丹堤門市員工,上班時間飲料補充只能喝咖啡:「有人覺得強勢管理沒人性,可是不這樣做,不能確保服務品質,」她說。

轉型後丹堤管理上的挑戰更大。

產品不斷多樣化,各品項的庫存及何時從價目單上下架的供應鏈管理愈發複雜。「這些複雜變化其實跟連鎖加盟規格化、標準化的管理是背道而馳的,」方淑宜已經開始思索如何穩定新的作業流程。

「丹堤想把新模式快速複製到所有連鎖店,管理上很難扎實,」怡客咖啡總監黃于溶也觀察到。

儘管後端管理還需要釐清,方淑宜與張俊仁帶頭衝出的規模,無疑是丹堤快速反映市場變化的本錢。

「還好我們轉型得早!」擅長行銷的另一位丹堤咖啡副總徐恆鈞提到,離丹堤剛轉型時不過兩年,連鎖咖啡店的競爭又有新變化。

各式餐廳例如速食店、泰式餐廳等因應不景氣,紛紛推出下午茶時段商品,競爭者更趨複雜,低價而無特色的咖啡店將首當其衝。

「每一次調整都像賭注,而賭徒通常不會只賭一次,」張俊仁有感而發,每次轉變都要面對極大風險,但不隨消費者需求調整,就只有被淘汰的分。

面對連鎖咖啡市場的賭局,丹堤顯然已做好下一場豪賭的準備。